是真妄想還是假妄想?-看購物中心超級影探有感

今天在cinemax看到這部片中男主角(賽斯羅根)對非美裔店員的歧視(因為人家是非美裔,就覺得是罪犯)那一幕,覺得很有趣,胖胖大隻的 賽斯羅根 對著店員指指點點,不知為何,明明是衝突場面,一種喜感和不知哪來的違和感油然而生,吸引我繼續看下去

先來簡介一下故事大綱,賽斯羅根飾演一名購物中心的保全,但心中一直有打擊犯罪,成為警察的夢想,卻一直無法相信自己而採取行動,直到一些生命的經驗以及柯萊特沃夫飾演的女店員(真的很可愛),給予他的鼓舞,讓他興沖沖地跑去報名警察培訓課,

在心理素質面試那一段,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橋段,那一段完全呈現了主角的妄想

絕對的樂觀,將會造成失敗的無法承接,以及更大的後座力反撲

最近很紅的阿德勒心理學就說了,人天生有想要超越自卑的動機,但這份動機可能發展成兩種動力,一種是成功地轉化自卑而卓越,另一種則會發展成優越情結(因過度補償自卑而造成過度自信的狀態),

而男主角在片中,無論雷李歐塔飾演的男二如何差勁地對待他,男主角都將之導向為自己是如此優秀的結論,這種無法正確評估他人對自己的觀感與關係,自然也會導向男主角與女一關係的決裂 (或甚至女一就是利用他這點)

我們可能以喜劇的方式在觀賞這部片,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沒有這樣的人

反倒是我們可能都有或多或少的經驗遇到過這種看似傻楞,不太有社交經驗,卻很單純的人,

但如果我們沒有即時注意或給予協助,他門的內在心理機制是否始終能夠成功補償內在的空缺,是一個問號,而或,當無法成功補償的時候發生了怎麼辦呢?

不確定是導演野心太大導致的違和感,還是劇本的問題?

在劇本的設定裡,男主角扮演一名有在吃精神科藥物的病人(至於甚麼藥物我沒有看很清楚,好像是躁鬱類的)

讓人不禁猜想,男主角在電影裡所表現出的荒腔走板的想法或行為,似乎是想要透過精神疾病讓他make sense一點

但我不得不說…這部戲最後的收尾,很明顯地在傳遞出一種肯定,男主角就只是太過天真,心中是相當有正義感的這樣的天真爛漫性格,但我卻毛骨悚然了起來,

最後有一段男主角的對白,讓我想起前陣子很紅的影片”小丑”

對白內容的核心意思是”我就會是一名好人,但我不需要再透過成為警察證明自己”

如果大家還記得小丑當初會被逼瘋,也是來自於內心”堅持做對的事情”而反撲而來的痛苦…..

需要恨的時候可以恨,是很重要的

我們不需要傷害任何人,但我們需要允許自己有各種感受

就算各種負面情緒感受到時很痛苦,但能夠涵容著這些感受,就是勇者

但壓抑或過度放大,都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壓抑通常會造成精神疾病的產生,而過度放大則是很容易做出後悔或傷人傷己的行為

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錯

而一名健康的人,是能夠在這灰色的世界裡,以愛涵容著這一切

Om navah shivay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