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片最純真的土地-龍貓觀影心得

今天托小姑去抽電影券,我跟大頭駿進了戲院回味兒時的記憶-龍貓

出發前,大頭駿還問我說:「你有看過龍貓嗎?」

我還一副矇懂地說:「有吧!我也記不得了!」

結果!!!

我根本從龍貓第一幕印象深刻地回味到最後一幕!!!

龍貓是1988年上映的動畫,雖然它沒有立刻爆紅,但在後來電視傳播之下,帶給當時的人們無限的驚喜與希望。

看到第一幕月和梅跟著把拔在小貨車上,我就開始好興奮!!!

(一定是潛意識在開心即將要踏上一場冒險驚喜之旅了~~~)

圖片摘自網路,若有侵權立刻撤掉。

爸爸帶著女兒們,翻山越嶺地,來到了這棟山中的小屋,途中經過騎著腳踏車工作的人們、插秧稻田的景象,人們平和地與大自然相處。(這一幕也讓我好感動)

緊接著,月和梅帶著孩子般地欣喜來到「鬼屋」(他們住的房子)了,

在大銀幕裡,透過月和梅的純真看的世界,真的好美!

即使是灰塵,也沒關係,因為那是「灰塵精靈」:

是有著憨膽的小梅不怕而且會克服的;

即使是髒兮兮也沒關係,因為那會好好笑。

(劇中有小梅在雨中摔倒的畫面,小梅也是拍一拍就站起來,不把弄濕等等當一回事-能用這樣的態度跟世界相處真好啊-不過也果然是媽媽生病就會自動長大的人性啊~)

在房子繞來繞去這裏動畫已經埋了「姐妹情深」的伏筆~

小月做什麼,小梅就完全留聲機一樣地複製~

小月:「沒有」 小梅:「沒有」

小月:「咦」 小梅:「咦」

真的是超可愛的啦!!!!!

不知道有喚醒大家小時候也曾有這麼深刻的依附對象的記憶嗎?

對那個時候的我們來說,除了對對方強烈的認同之外,還有著不能分離的很原初很原始的安全感基礎

於是~月和梅兩姐妹在媽媽生病住院的困苦期間(現實中,通常面臨母親久病住院時,對孩子都是一大考驗)來到這座被山神守護的森林,展開了他們內在奇幻旅程

而就像宮崎駿自己所說的,動畫是為了要帶給人們感動和力量。現實可能很慘淡,但我們不能放棄做夢的希望。而有時候似真又似假的夢夢醒醒間就恰恰好讓我們產生了度過現實的勇氣。

如果不是透過孩子的眼睛,又怎麼能看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們看不見的精神

如果不是透過萬事萬物皆有靈的想像,人類又怎麼度過從史前時代到工業革命前的總總困難(畢竟人的力量也大不過大自然的力量)

而在龍貓這部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婆婆(作為替代母親)在兩姐妹困頓的生命中的重要性(像媽媽一樣帶領清掃、成為豐盛食物的來源、甚至在小梅不見時象徵鄰人慈愛協尋的角色)

我們的人生都會有痛失重要他人的時刻,但同時,我們也在這些時刻裡,感受到人性互助的光輝。

看到這幕時,眼淚就撲逤娑地滑落,兩姐妹思思念念的母親,溫柔的母親,沒有我們常見的交代姊姊一定要照顧好妹妹的焦慮情緒或過多愧疚感反而造成小孩要去承擔,只有溫柔地透過替小月梳頭,來傳遞「母親知道小月這段時間辛苦了喔~,需要姊代母職」。(所以也只有小月有被梳頭喔~)

這段共鳴到我的是,宮崎駿在這部電影裡安排的母親的形象-雖然沒有身體母職卻有精神母職的部分。而且這份精神母職的力量,強大到貫穿全戲。尋找媽媽,好好活著等著媽媽回來的意涵也成為了整部戲的背景卻又同時是形象(背景與形象-見完形心理學)。

下雨這段劇情是龍貓這部戲裡,第二次加強姐妹落難的意涵(第一次就是女孩們在沒有媽媽的情況下要開始在一個陌生環境適應前段)透過妹妹跌倒不哭象徵在失去依賴的情況下學習自己長大的心靈;以及苦苦等不到爸爸回來的公車,讓小月不得不撐起只有四歲再怎麼想假裝長大也撐不住的小梅,而也在小月最疲憊的時候,龍貓出現了!象徵著,人在困苦情境中的希望。

只有認真努力的小孩才會遇到龍貓喔~嘻

而龍貓在搭著龍貓公車離去前~給了姐妹一個好大好大的禮物- 橡樹的種子

而且還在種子差不多該長大的時刻~前來助一臂之力!

人們與守護神(龍貓)投注專心一致的力量在種子上(龍貓額頭上斗大的汗珠),而受到大自然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回應!而且,這個樹長得好大好大啊~雖然我們人生中不可能有一朝一夕就灌溉成什麼東西的經驗~但我們可以模仿兩姐妹向大自然敬畏的心,透過祈舞,透過祈禱,將人的意識頻率與大自然震動!也象徵著種子即使只是探出頭~生死有時,也是費盡千辛萬苦的呢!(更讓人敬畏大自然了!)

「好像是夢,卻不是夢!」「好像是夢!卻又不是夢!」

這就是人與宇宙萬物的關係,看不見,卻又存在。

不得不說,小梅的任性和勇敢、純真是這整部戲最吸引我的地方

抱著自己摘的玉蜀黍,怎麼樣也要拿給媽媽,同時也心急如焚的姊姊,此時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容納著小梅的任性~讓妹妹心裡消化不了媽媽回不了家的挫折,一股勁地以為往前走就會找到媽媽。

媽媽不在的寓意,在許多作品上都有看到,而在精神分析裡,一個人的成長得跟心裡上的母親死去有關。無論是母職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缺席,又或在心理學習離開母親展開個體化歷程的冒險,離開母親是我們每個人都得經歷的一段陣痛。

願每個人讓母親的形象成為內在永恆的支持性客體,而從這片沃土上展開人生的冒險!

2021神性母親排列最後一堂課

這是神性母親排列的最後一堂課(下一期開始改名為神性排列了)

也是我這一年的最後一堂課了

作為最後一名同學,剛好輪到我當主角,

當下我是感冒的,但還是為我自己吶喊出了對父母的愛

而這一份愛像是深藏了三十年,

過往使用行動、用犧牲、用忠誠、用滿足來完成,卻從未像今天以「從台北到高雄吶喊」的方式來完成。

我(吶喊貌):「爸爸、媽媽,你們..你們好嗎!…..」

第一次喊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連,關心你們,都那麼無力…」

於是老師鼓勵我繼續,繼續喊:

「爸爸、媽媽,早安!」

「爸爸、媽媽,高雄天氣冷,要多穿一點」(超好笑的我明明在台北是更冷的XD)

「爸爸、媽媽……」(中斷許久)

「好好活著!……」(終於說出對父母最真切的渴望…!

「好好活著!…」

從出生我就帶著為父母活著而負責的莫名責任感,

「如果我好,他們就會好」這種話是無法撫平從出生就帶著的強烈愧疚感

我會天天打招呼的…

我會記起在我身體及心理來自父母的力量…

榮耀他們!

我也會在心裡永遠記得

你們!

爸爸媽媽。

第一篇生命紀錄,未完

要起筆寫自己的故事,不知道拖了幾年,若不是在2021年重感冒迫使安靜的期間,或許我還是把生活枝微末節的小事強蓋過了這件生命大事吧!「生命發生的每件事都有它的意義」近期還苦思著何以這段期間會感冒,早就習慣以身心靈為一體的眼光看待事情的我,想著是否是我最近太過疲累,失去為著照顧他人而忽略自己的平衡,想著各種可能,無法找到一個從內在發出「BINGO」的聲音。方至此刻,才明白宇宙的美意,能將步調緩下來降低過多的生產活動,一直是我必須學習的事情,早已習慣被過多的生產活動制約的我,遊蕩在社會光鮮亮麗的價值觀下掙扎自己的不夠-「肌肉量不夠,太過懶散不夠精實」,卻也是近幾年逐漸在練習放過自己-「美或成功沒有單一標準,找到自己是誰才是方向。」

「我是誰」這件每個心理人探索的起點,卻可能對許多人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仍有人卻苦苦掙扎於此終生。

「我是李珊,我的名字是當年僅十歲的哥哥取的,哥哥說民國79年很常在電視上聽到海珊的名字,珊這個字給了他靈感,翻閱姓名學的書表示可以,這名字便這麼號下來了」(但我一直覺得跟海珊的這份連結怪怪的XD)好像就因為這份取名的緣分,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常常會黏著哥哥,即使哥哥上大學去了,仍有時會電話向他訴苦。就像在父兄的口裡,我總是像個「跟屁蟲」一般地,黏得緊緊。據說我也曾因為父親要外出去上班而崩潰,在路上追著父親騎車離去的身影。

我的外公是日本教育下受重視的人才,小時候母親一家人睡的是冬暖夏涼的塌塌米日本宿舍,別人家中還沒有電視時,媽媽家裡就有電視了。但骨子裡是客家血統的媽媽一家人加上日本教育,女人在家是沒有話柄權的,只有配合和做家事的份。外婆給我的印象也是傳統客家婦女-吃苦耐勞、勤儉持家、認分地維護著一家大小的伙食和安全。或許在早期客家人的文化裡,如葉怡文(民93)在論文中提到「對於婚姻也是忍辱負重,無論丈夫如何對待,都要獨自承受,盡量求得家庭的和諧。」 在當年舅公的媒妁及外婆對父親的肯定之下,高中畢業的母親,順理成章地嫁給了這個從雲林「鄉下」來到高雄這個都市,肯打拼和老實的爸爸。(或許當時爸爸散發的氣質,是提供給女人一份安穩有保障的安全感吧!只是這份所謂鄉下人的氣味-沒有情調,又不會享受生活,即使隨著台灣的經濟起飛,物質上的優渥,父親仍過著極度節儉的生活-撿別人丟掉的家具回家,穿哥哥穿剩的鞋子,買便宜快爛掉的水果,總是讓媽媽難以習慣。)

因著社會文化賦予母職角色過多的壓力,在工作和家庭兩邊忙的媽媽其實一直很需要陪伴和紓壓,雖然從事導遊的她,很有能力在活動上取悅自己,但長期下來作為女人在關係上的失落和匱乏感,也不免讓她無處可逃。

小時候,我看著媽媽一次次地崩潰,問著我們要跟爸爸還是媽媽時,當下的我們無法理解媽媽的心情。沉默不語的爸爸,和幾經吶喊失控仍只能面對轉身離去的父親的背影。

那是閩南人的大男人主義與客家女性的勤儉刻苦在父母身上相互來回衝撞,父親的不語凸顯了母親的瘋狂,一次次把母親重挫在無言的谷底,直到毀滅性的那一刻。

民國六十年代,台灣經濟大規模的起飛,搭上起飛列車的父母,在物質的優渥上,逐漸失去早期社會的單純。母親開始看人只看到可以利用之處,父親則是為了掩蓋鄉下人的憨厚雕直,而逐漸成了油嘴滑舌,說話三分真七分假的面具,為了爭取在社會階級下的壓迫,不再讓外人真正懂得明白真心的他。但作為從小父母的雙伴侶的我,很清楚,父親對家族的愛,從未動搖。

張牙舞爪的高標準

想著自己出口的言論便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有時候把自己弄得很痛苦,已經不是能夠平衡的時候,卻硬是為了什麼準則或原則而硬吞了下來。但這種情形往往不會有好下場,我的潛意識鐵定會在某種時機,偷偷地攻擊回去。

當時空環境變換的情況下,有時候更動是理所當然的。看到自己最推崇的老師也三番兩次突然地有了新的主意或規定,要大家補錢或有些困擾地配合;合作的單位威脅大家一定要填寫的表單竟然給錯版本後,沒有道歉地也好意思再請大家重填一次(有些人在這裡就會說是因為厚臉皮的人較贏吧!但我其實沒有要爭輸贏,畢竟被原則綁死也是我自己的選擇)。

想想同樣的情境換做是我應該無地自容到哪裡去了,即使知道走跳社會應該要少說「不好意思」避免呈現較弱氣勢的一面,仍還是時常「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掛在嘴上,那是用心維護著他人的利益,就算是犧牲了自己也沒關係的坦然,也或者就是想透過當好人交換些什麼互助合作的關係。副作用就是遇到設界線清楚或自私不會替他人想的人時,就會引起我的情緒,即便是知道我一定也有自私的時候,或是替他人想著「這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吧!」仍然看不慣這樣的人,大概也跟我潛意識預設要交換到互助合作的挫敗有關吧!

相較於佔別人便宜、理直氣壯不為人著想的人來說,面對需要更動或幫忙時,態度和緩且請求,反而那種不適感就會消失,會覺得能夠給予幫忙也是我的福氣呢!但有一種人是花言令色巧以仁,明明是畫界線或自私,卻講得一口「都是為了你」的內容,更比坦然拒絕或井水不犯河水的乾淨之人令人厭惡。面對把智慧用在這種操弄他人心智行為的人,一向會激起我很大的情緒。

這個就跟潛意識期望落空無關了,但跟張牙舞爪的高標準有關,道德上的,行為上的,似乎對於越有權勢的人,越濫用權勢,有著不可容忍的潛意識。

就像心理師,也是既得利益者(我是指相較社會底層的人來說,不是指拿心理師很容易)卻沒辦法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反而更因學會心理的操弄技術來取得自己想要的權勢和地位,也是我無法接受的黑暗和陰影。

不過若是能練到面對這樣的人,也能笑笑地揮一揮衣袖,不在乎他們的行為對社會的影響,那我想我的境界又能再高一點了吧?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三丈,大概就是這樣的存在的人在激勵著我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