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悄悄地進入尾聲,我開始在生活中感受到肚子發脹、緊以及外出行動等問題,
但工作沒有來得及調整,一個個走入診間的個案,帶著他們一位位的痛苦與病史,讓我在忙碌中
終於在這一週下來崩潰了。
狂吐不已的胃、連續緊縮與發脹6小時,在普拿疼無效之後,我扛著自己蜷曲不已的身軀,在計程車上邊做腹式呼吸控制不適,暗自希望即刻就到醫院,疼痛指數已上標十分的狀況得以被解除 。
在急診室折騰約三小時後,我終於沈沈睡去,胃藥、點滴等等針劑、胎心音、胎宮縮的監測、止痛藥、還有老公頂著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幫我熱敷,終於……在睡去後一切的折磨可以稍稍緩待……
目前走路已經從一步就無力不已到能夠緩慢地步步佢行…看樣子有望逐漸擺脫病人角色了。
而回首來時,卻也提醒了我不得輕忽身體的訊息…..後果可能更為傷神勞力……
老實說,在這些經驗中,首先是意識到先生在我與他關係中用他的方式在乎我……雖然不見得能夠符合我的期待,卻總是能幫助我克服害怕被拋棄的議題,即使這議題常出現擾亂地心神不寧…
他曾經說過:「他要離開我的機率比阿共打過來還低」
但我卻出現越依賴就得冒著更高恐懼被丟掉的風險,而同時也加重他的重要性。
再來是回想到自己這陣子過日子的病態方式:原本今天的行程還計劃從9點到晚上12點,不像是孕婦該有的行程,
以及自己面對資源沒有妥善運用的過度執著
我在生命中的憤怒透過自虐的行程來懲罰所有人……
I anger I hate I poor through 每當我匱乏時,我就透過進食來填補被掏空的一切
終至水庫滿至洩洪的一天…
老實說,即使我兒未呱呱墜地,但在為他準備各式東西時, 就彷彿他的小靈魂已經伴隨我們,成為我們夫妻間主要的投注與話題。而身為母親,那明顯突起的肚子以及日漸頻繁的胎動,更再再提醒著裡面有個珍貴的生命而在認真的長大著,我將不再是我自己,我的血、我的肉、我的淚都與這個小生命共存。原來孕育孩子的歷程是,母親將日日為孩子擠出身上的血餵補,在那個仍生活在朦朧感官裡的小生命,來自母親的味道、聲音都將是它尋求與安全感的來源。
因爲戒慎恐懼加上賀爾蒙的影響,面對未來的一切無法坦蕩地時到時擔當,舉凡孩子的住所、環境擺設、照顧方式以及給予的家庭氛圍都有我想要實現的狀態,但一如往常地相處方式,這條路上卻是充滿孤單地走著。剩一個月的期限就要一切都準備好,孩子的爸卻仍然是以歡樂換取時間的態度,而未雨綢繆的媽媽有任何情緒就只好一個個往肚子裡吞,而竟生出想帶著孩子離開這不友善的世界的念頭。
原來女人生子除了懷胎十月的辛苦造成的體力與身體上的失落之外,賀爾蒙帶來的情緒、睡眠不穩定與母性天生的擔憂,都還需要再拓寬自己的心胸去承受專注在收入的增加,卻無法過著自律養身,身心不平衡而造成身體出狀況的另一半。
這些難受的心情如果不是被凝視,不是被清晰地寫下,盤旋在腦海中的盡是怪罪與憤怒,又是對於當初決定的自認愚蠢,又是對於自己無力改變現況的絕望表達,但若僅停留在這些情緒裡,不僅對方無法清楚掌握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對事情的改變也沒有任何正向助益。
最近時常在感受時間、他人的生命與我所提供的價值,以及身體需求之間的平衡,我明白我一直奮力地在抵抗工作的內涵被貶低地不值得這些收穫的普世價值。也讓我意識到一個人要能夠進入談話引導中,的確逃不開前輩所描述的,勇氣、責任。可能不一定需要一開始就盡皆具備,但要能夠慢慢長出直視幽暗的勇氣,也要負起自己情緒與進度的責任。一個人潛意識的抗拒可以變化成各種形式。在不同的人格樣態和成長歷程底下,一個專業工作者如何穿越這些抗拒,是需要像登一座從未登過的山一樣,所有克服的路徑都是無法複製的經驗。專業有的只是絕佳的登山或嚮導能力,但在山中的一切都該回歸到每個當下去做即時的判斷和應對,而不是可以靠著複製每一座登山的經驗來誤以為這座山就是這樣完成即可(這樣隨時會被突如其然的不穩定山況而擊落)。
因為這樣勞心又勞力的歷程,無法被輕易觀察到,加上台灣人普遍有權威矛盾和依賴的傾向,造成來訪者多數忽略此座山便是自己心裡的那座山,沒有人能夠改變山的形狀、土壤質地、路徑等等,除了當事人自己。嚮導只是被邀請來陪著你克服這座難登的山,卻無法代替你成為你的人生的掌舵者。但當你在自己的山裡迷路,困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或充滿失控感時(別忘了心山還會不斷變化、氣候無法預測,說打雷下冰庖就給你降落下來,就像鬼滅之刃裡有一段室內空間不斷移轉的環境,要來克服更是尤其困難),我們都知道花錢請一名有經驗的嚮導是有助於你克服登山的困難的。
但人們往往在登山的過程中,徘徊在某一個高度或平台上許久,即使內心有著突破或前進的召喚,卻仍然可以做許多轉移注意力的事情來打發內在的渴望。吸毒、沈迷於戲劇中、靠購物或飲食宣洩情緒、沒來由且無止盡地亂發脾氣煩躁、網路成癮、社交成癮、工作、將人生的未來投注在幻想出來的拯救者身上(迷信)等等,現代社會中有太多我們可以不需要去面對自己的誘惑。回顧我自己前頭那難受的情緒,若不是靜下心來不逃離地直視它,我又何嘗想直視那無力無助的內在,只要一個歡樂或戲劇的轉移,我就可以無需去感受這些絕望的感受。
但失眠,更加失控的生活便是接踵而來的副作用,再再向你傳遞出求救的訊號。只是大家卻反而把焦點放在如何解決失眠而不是如何解決造成失眠的整體生活狀態。
那就像你溺水時,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放鬆地待在溺水的狀態裡,而不是因為恐懼溺水而一直找著逃離的辦法,於是體力才有機會慢慢地恢復,直到溺水狀態平靜可以重新出發為止。
救命的關鍵不外乎如此,大自然的奧妙教會我們許多人生的哲學,但應用在人類內心複雜的世界裡,大家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闖亂撞。21世紀大環境的考驗本就多重,更鍛鍊著我們轉向內在,強化我們內在整合與幽暗心靈的共處能力,但習於從眾或隨波逐流的人們,卻越是跳脫不了而在創造大量精神疾病的歷史洪流中苦苦掙扎。有時候生病真的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該轉換思考模式或生活的方式,唯有從自己做起,才能拿回自我人生的主控權,而不是僅怪罪外在造成疾病的環境,仍把自己受限於無力無助的狀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