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樣的人適合當心理師?

走在這行業近十年,看過的助人工作者百百種,有以接地氣為名的諮詢人員(無論是大學教授還是相關科系,沒有心理師證照者一律為諮詢人員),也有明明沒受過專業訓練,但卻憑藉著自我信任號召許多信徒的,傳授似是而非的觀念,能幫助人暫時度過某些危機。

也有一股腦就滿出來要強迫別人接受的愛心人員,不論是出於宗教立場或透過助人來感受到自我價值,彷彿內在的付出永遠掏不盡的義工類人員,這在殘酷的社會中,也能提供許多人感受到社會溫暖的力量。

講完坊間人員,來說說專業人員中也百態叢生,

在理論與實證不斷地辯證下所設計出來訓練心理專業人員的課程,通常強調自覺

覺察你的每個動作與反應,創造出甚麼樣的氛圍,這個氛圍對當事人的影響又是甚麼

有的當事人喜歡具有權威性的心理專業人員,有種不電一下電不醒的M type,通常權威型的專業人員講話快狠準,支持氛圍不輕易露出,對於較需要他人秀秀安慰的族群,可能就會有適應不良的感覺。

也有讓人感到如沐春風型的治療師,輕輕地向春風吹拂一樣

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北風很認真地吹,卻讓旅人的衣物穿得更多,太陽則只是存在在那,就能輕易讓人放下防備。

但覺察這功夫,又與靜心與接納有關,你不夠安靜的情況下你看不到自己的盲點,或一些下意識的反應,

你對自己某些層面無法接納時,你也無法對此有深刻的覺察,忙著把它丟出去都來不及了。

許多心理專業人員,也都可能有對個案造成傷害的時刻

因此北風與太陽故事需要進階版:北風跟太陽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目的為何,對象為何,操作最合適的方法。孔子兩千多年前「因材施教」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再適用不過。

孫子兵法亦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治療師的世界亦是如此,如果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很可能會在無意中對個案形成壓迫; 對個案認識不夠,也可能會錯用溫柔,跟個案上演你好我好的人際把戲。

大部分談過諮商的人恐怕沒有發現,在你的治療師剛認識你的頭幾次,他就必須很快地判斷你的人格狀態、傾向,尋找對你最有用的治療方法,而這裡面沒有明確的類別可以區分。而治療師的專業度也在這裡,越專業的治療師能在越短的時間內抓到你整體的狀況(即使你總共可能只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與他認識 ),開始在你人生各個傷口處敷藥包紮(有優先順序)

但心理治療常令人詬病的有兩個地方:1. 看似聊天的過程,完全沒有感受到治療師已經概念完你的問題,並且開始替你敷藥包紮(阿德勒曾說過,所有的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因此治療師也必須從治療關係中著手去重建正向、好的關係。但你不一定願意跟治療師建立關係….對吧?) 2. 心傷常讓人痛不欲生,越被看見就越想逃離……這也是為什麼治療關係之難建立,治療之難操作,在於這不是一個給建議一個照話全聽的歷程…..

認識人心的深度,人生的奧妙,如海一樣深,如天一樣廣,但若你遇到沒有持續學習成長的專業人員,我見過很多很快就滿足於專業的面具底下,自以為是地提供個案各種看似專業的介入,卻忘記人心的學習從來沒有盡頭,它給的就只是在自己象牙塔裡的專業而已。

不要花時間去討好你的治療師,即使你有討好他人的習慣,也要練習跟你的治療師講內心真實的話,若你的治療師需要你的討好和崇拜,趁早離開他了吧!

真正一段好的治療是建立在真誠、敞開的關係上的。

看治療師百態有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