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發

每隔幾天就像是一個生而死而後生的循環:

發現錯誤的策略,從而修正後,讓自己進入更沉的狀態。

第一個循環週期的主題:昏睡

第二個循環週期的主題:逐字稿

第三個循環週期的主題:老公回家了

第四個循環週期的主題:沉澱與閱讀

沒有付出的時候,你不知道以什麼來定義自己。

以前有諮商工作時,與個案的真誠互動就是我認識自己的方法:我是一名心理師,我是xxx的女兒,xxx的妻子,xxx的妹妹……等等,

但在這些角色之後,我還剩什麼?

是一個稚氣調皮的人?那是因為我不想讓人看見滿目瘡痍的內在

善良體貼的人?那是我的生存模式

有野心關注社會的人?這的確是我,還未發展的面向。在母親嚴重的生存焦慮下,是管不到社會群體大眾的,能理解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和未分化的人我關係(在人面前有很強的被迫要是好人的狀態)。

很客氣的人?或許是吧?我跟別人之間的界線分明,不喜歡有過多糾葛。

如果疫情讓我們更多地往內看見自己,我看見自己對於社會之事早就有的熱情,以及對做學問和修通自我的熱情。

以下分享在論壇報上面很重要的幾點注意事項:

希望大家都在疫情中,找到自己。

我需要……我想要……!

從5/13至今,平均隔4天會來紀錄一次,

滿滿的內觀時間,著實收穫不少。

不過在收穫前,我還是被過度追求效率(耐心不足)與需要活在控制的狀態下,搞了好幾天。

直到自己心中的小惡魔萬箭齊發之後(通常受傷的都是離最近的人),像是情緒的釋放而流出了禪的空間,在那靜默的空間裡,我看到緊抓外界形象麻痺自己,也看到自己在美麗與醜陋之間的循環。

今晚是震盪後的第一晚(通常1-2晚即會再恢復新的平衡),曾經嘗試以控制之道滿足己慾,則進入邊緣人格的愛你、恨你、想你的狀態。我也才意識到是自己對自己的多麼不誠實,造成進入美麗與醜陋的循環。

什麼不誠實呢?

薩古魯說:關係是建立於需要,有需要才會有關係(初生兒母子亦然)

而我不斷迴避自己的需要,更精準地說是,不能接受那個需要他人的自己。

(或許潛意識裡認為需要就等於被拋棄)

疫情的關係,讓我百分百的時間在家,而我仍有著在關係中去確認自己存在的習性

伴侶就成了我唯一能做到這件事的對象。百分百的需要讓我對他的關係進入百分百的不安。

不安這感覺真的很奇妙,越是不安,就越會讓自己不安的事情發生。

也讓我想起前幾週,一起帶團體的夥伴分享的對伴侶的矛盾情感

此時才想起,或許也是「需要」造成的吧!(從小壓抑自己需要的慣性仍存在)

薩古魯說:「大象不會因為你叫他象神,就不做他該做的事。但我們曾有過的甜蜜時光,我們應該想辦法讓它維持在那,或持續升高。」這也讓我想到自己極少會追求與神合一的喜悅感,即使我知道在修行中的人,總是會這麼做。

神啊!謝謝祢的愛,對人類寬廣無邊的愛,我們卻誤以為那是自己所造,自己所打拼出來,以致慾望越來越大,終致業力的反噬。親愛的神啊!我祈求祢照看我的心,避免落入小我卑微又或自大的圈套中,明白此世有與您的靈魂約定,更盡心地去執行它。謝謝祢看顧我短小軟弱的受害感,在磨難的背後有您的美意。我謝謝您的豐厚從不短缺,夠我取用而無須負擔,我祈求在您的神聖意旨中,我學會明白無二分以及呼吸的力量。

謝謝您,讓我在呼吸中感受到您,感受到宇宙。

疫情、改變與明心見性

曾在面試台北某前三大諮商所時,被嘲笑粉專根本不是粉專,更像是自己mur mur的地方。

我也大方地承認:「是啊!」

所有與做表面功夫相關的事情一件都不想做,大概是受到哲學與社會學思路背景影響吧!以及自己總是太慣於想要在付出後,立刻見到回報。

因此對於長期投資等事情,總是興緻缺缺,而更熱於當下情感靠近(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XD)的活動。

或許有一天我可以就只是活在熱情中,而不必再有任何眼光或經濟上的擔憂。

成為自由工作者奔波的同時,仍會想起自己曾毅然決然離開公務飯碗的決定,嚮往靈魂的自由始終在階級資本中,決定投奔理想。

而理想的代價是全權的自我負責,收入與勞力成正比,卻也幸運地排除防疫必須考慮的照顧假的問題(或許潛意識也早就讓自己隨時處在照顧者的位置)。

5/17 雙北從明天起停課了,「在人命之前停止所有與活下去無關的活動」,我心裡是這麼想著。即使環境如此巨大的改變,我仍欣然接受改變。

但還是許多人難以因應改變,反而持著相反觀點是:「能維持原本活動就盡量維持」的概念。

5/15那天應邀請前往帶領照顧者的團體,在團體中我被每一位堅韌不拔的彈性所震懾,更讚嘆一位敢於繼續懷孕的媽媽,很瀟灑地宣示了自己的渴望。

相較自己,連第一胎我都懼怕連連,拖了近五年才終於認真準備。

好好地愛著,活著,經營著自己與關係,真是不容易!

在揮灑的路上,別忘記古人的氣味,也別忘了我們都擁有創造未來的機會。

人如何活著不是靠外界人士來決定,尤其人們往往只追求功名利祿卻輕忽自己站在高位時的言行舉止對整體社會造成的影響。換言之,權位越重,影響力越大,無論你是什麼風格,明心見性遠比做做表面功夫、譁眾取寵來得光明磊落與正派。

生命好像正在蛻變,

一步步走著它要走的路程。

#成為自己

2021.05.13與昨天已不同的時空

早上六點,把自己叫去煮早餐的鬧鐘響了

頭痛難受,但期待自己弄早餐好幾次了。

「只要把東西都丟進電鍋就可以回來睡了」我用這麼簡單地小期待跟自己商量著。

5/12台灣的世界翻了一圈

疫情應該是爆開了,進入準三階段部署,雙北各大機關都關了

我還徘徊著週六的團體,細算著自由工作與受人雇用福利以及責任上的差異。

日子也像是進入盛夏了,隨便曬個衣服,就滿身大汗。突然不捨連六個月台北20度上下的涼爽天氣,像是自帶冷氣的難得天氣(不知能維持幾年)。

於是人昏昏沈沈地看書看到睡著(也是活該,誰叫你在床上看)

做了好多個夢(終於進入重點),一個小時到了都會驚醒,卻又醒不來被夢魔繼續抓去……

夢見某個案的媳婦,分不清是哪一個A強勢女兒還是B強勢媳婦,自顧自地在練貴婦瑜珈,醫療人員就要把老太太負責搞定。

我向另一個職類的夥伴抱怨,總是被不切實際的期待壓著,抗拒著在混時間,這是什麼莫名其妙的世界規則。

也有對父親的埋怨,在母親的怨懟攻擊+雙北十年房價飆一倍的不合理情形下,開始氣父親的自私地投射欺負他的對象不是我們,我們卻無形中被畫成了一類,真心像是無用武之地,投射性認同地感受到了他的感受,卻沒有語言可以回應。

剩下珍貴的夢也無法記得了,只知道自己大睡了一場進行心靈重整-這是我對睡覺的觀點,有什麼煩腦進入夢鄉,它(僅限對自尋煩惱的人有效)都會幫你解決。

理想化仍然是我的罩門,無論是自己身為權威角色還是對權威的投射,至少要可靠。而我對自己來說究竟可不可靠,每次在需求衝突上最快交出的也是自己,只進步了三成,還有七成需要努力,不要被躁動、理想化誘拐交出自己。

救贖與束縛一線之隔

“這世界的對錯是用來愚弄我們的“

在《與狼同奔的女人》海豹女人的靈魂皮被偷走的隱喻裡,講到在入世之後靈魂彷彿消失般,逐漸乾枯,失去滋養,由入世的小我以生存模式拿走靈魂的主控權,在世間以競爭、奪利、猜忌為主的方式而離開靈魂本質的召喚,然後進入社會化的權力生活裡,受到政教千百年來的文化洗腦,成為一名在社會上行為思想都框架在被允許範圍內的公民。

慶幸在這個自由的年代,善良和覺醒的心逐漸深植人心,人們在經歷多次天災巨變之後,開始在追求過度物欲的過程中,回頭反省剛好就好的物質生活,而對無邊際的大自然、宇宙的力量產生敬重之意,開始重視精神層次的改變。

學習諮商這十幾年的路程,是一次次練習放下大腦的束縛,往內看見真實,卻不免需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另一個陷阱是透過心靈的成長而無法再與“一般人“溝通的隔閡感。

也要人們小心這份渴望救贖的心態-想像天空有大飛盤降下光來,大家爭先恐後地要上去,基於恐慌、基於逃避,成為某些有心人士的利基之處。

頓悟覺醒,不需要救贖,不需要去哪,當下即是永恆。

我仍然會雞蛋裡挑骨頭似地挑剔自己和別人的錯誤,不夠慈悲、不夠完美、不夠柔和,在小我的眼光中,生存恐懼而生的自動化策略就像是瘋了的機器一樣,難以緩歇,直到我明白人類集體彼此的命運深深地交織在一起,而我們每個人是如此地獨特、獨立卻又深深地共同經驗過去和編織未來。

而這時候家人的定義就放大了,有血緣關係的家人像是多了一份羈絆與責任,但凡相處感覺緣份深,有緣份的朋友(不論是好或壞的感受),也都透過這份鏈結在淬煉我們的靈魂,就像家人一般。

下一段旅程

youtube.com/watch

Goodbye my love

我的愛人再見

Goodbye my love

從此和你分離

我會永遠永遠愛你在心裡

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記

我永遠懷念你溫柔的情

懷念你熱紅的心

懷念你那醉人的歌聲

我的愛再見

***

我花了一輩子愛著你,

如今我要跟你說再見。

我所有的青春年少都在你身上,

如同粉紅花瓣悄悄飄落,

是時候說再見了。

我記起你的熱情,你的浪漫,你那如孩童般純真的生命

在我心中翩翩飛舞,即使是被菁英以鄉下潑婦來看待的,

在我心中都是那生命奮力一活的樣子。

我也記起你的英俊年少,英姿卓發,對未來的一切懷抱希望,以為只要好好工作,好好當爸爸、老公,學習、成長、負責任,就能夠一輩子幸福美滿的天真頂禮

我將你們交給神,我將你們的夢想與青春交給菩薩,我將那伴隨而來的遺憾,在一輩子蹉跎中的唏噓,放手。

轉頭走我的路,致敬,我要跟你們說再見,向那份綑綁說再見。謝謝它帶著我走到現在,於是我像是也走過經濟起飛那個年代,那個孕育3、40年代人們希望與逐漸老去,失去繁華的年代。

婆梭的眼淚說著三十年的唏噓,一幕幕往事播放,看見生命如何被一層層地蠶絲綑綁,綁住後又往不同方向拉扯,分裂扭轉般的痛苦,又如何在透光的石壁中循著光將身上一條又一條的絲繭融化,露出裡頭圓原原本本的生命…

我明白了一個女人的美麗與浪漫逝去的感受,

以及一個男人只能卑微地四處尋找溫柔的難堪。

親愛的父母,謝謝你們,我謝謝在夢中看見你們牽起雙手,共同祝福我,為我欣慰的眼神。


僅以這首歌新不了情,送給我的父母

關於治療

我給出治療時,

有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幫到個案,需要再多哪些工具的緊

也有就是靜靜地待在現場,專注在當下的鬆。

上場前,做盡準備,上場後,放空自己。

一個人走到內外和好,這段路,要走多久?

在30歲人生的節骨眼,意會到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改變,像是註定好一般,

鋪在那裏,等你去發現和探索。

作為別人人生道路上的陪伴者,

有時候我還是在治療師的位置以及自己的位置(容易安慰他人或天真爛漫)拿捏來去

我想要被肯定,但我也想要活在當下就好;

人為了克服一輩子的傷痛,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

如果諮商是負面導向,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

則算命就是正向導向,讓一個人透過認識自己,知道人生沒有所謂的問題,有的只是體驗來認識自己。

像我絕對是個超級敏感的傢伙,似乎也天生注定要透過走過家庭的傷痛還能保有中立與真實的力量,綻放溫暖的光芒。

親愛的自己啊!你明白要活下去得察言觀色,不擇手段啊!

甚至不只是這一世生存的動力,還有生生世世的緣分啊!

你問我,諮商要走多久才會見到效果?

我不確定你說的效果是指甚麼

但如果是讓一個人不再憂鬱、能夠負責等等

我會說,我花了一輩子。

你呢?

願意花多少時間?

30歲的年後

開工的第一天,排定了接下來的待辦事項,

積欠圖書館的眾多書籍,也在其中。

不要再毫無止盡地續借和還書的循環(想看的書和行動間的落差),而第一本就是「過度溫柔的社會」。

此書論述因為近十幾年文化的轉變,以「讚美」代替「責備」的教養,造就出無法在人際間講出真話,只要稍微嚴厲可能玻璃心就會碎的族群。

因為當初被書名吸引是帶著檢視自己是否過度溫柔的心情,看完後算是能安了7成的心,明白我的溫柔背後有鮮明的自覺,而非書中所提到的,只是為了維護人際關係或怕被討厭而不講真話的溫柔。

在閱讀時,我也想到自己與許多父母在工作時,會提醒他們不要將這些口號般的教養奉為圭臬,而是要看到行為背後的動機。

例如:嚴厲如果是為了控制孩子,就不好(因為人一但學會被控制,將有害於自主能力的開展)。但如果是出於真心的懇切,那目的就不是要透過嚴厲而恫嚇孩子,而是出於表達自身的擔憂或原則,而這種尊重彼此界線,忠於表達自我的方式,會爲孩子帶來示範效果。孩子將會學會如何忠誠地表達自我並尊重他人,而不是在人際間畏畏縮縮。

裡面提到一個專有名詞:「療癒性溫柔」 vs. 「預防性溫柔」

「療癒性溫柔」指得是能夠同理他人的情緒而給予溫柔地回應

而「預防性溫柔」則是指因為怕傷害到他人而產生束縛,無法與他人有自在關係的連結。

沒有力量的溫柔就像是「預防性溫柔」一樣綁手綁腳,只是塑造一個個怕碰撞的玻璃。而真正的「男子漢的溫柔」是真真實實地豪爽的關係。

著實是給自己一記強心針呢!是的!往後便是這樣子的溫柔才是能夠發揮力量的!

***

因為剛放完年假,自己又像是從南部逃回了台北,一天要睡到12小時,昨天頭也痛了一天。

為什麼會這樣呢?從人類圖能夠得到最好的解釋。

記得師兄曾在課堂上說過一句話:「看到投射者都要豎然起敬」

因為吸收他人能量場的緣故,以至於需要很多的時間排毒,排出不屬於自己的雜質。

今年是度過我三十歲的年,催著我懷孕的親朋好友蜂擁而至。

「你何時要生小孩啊?」「要生就要快點生啊,體力不夠啦」

今年的我,身材也走鐘地就像是三十歲的大嬸,什麼美魔女的願景,在以修行為生活目標的我來說,就像是身外物一般地虛華不實。

不過看著自己日漸擴大的屁股,也將要超出我的忍耐極限,而決心報名健身房,如果要做,就要做一輩子。

只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30歲這年……

真是精彩

心中那片最純真的土地-龍貓觀影心得

今天托小姑去抽電影券,我跟大頭駿進了戲院回味兒時的記憶-龍貓

出發前,大頭駿還問我說:「你有看過龍貓嗎?」

我還一副矇懂地說:「有吧!我也記不得了!」

結果!!!

我根本從龍貓第一幕印象深刻地回味到最後一幕!!!

龍貓是1988年上映的動畫,雖然它沒有立刻爆紅,但在後來電視傳播之下,帶給當時的人們無限的驚喜與希望。

看到第一幕月和梅跟著把拔在小貨車上,我就開始好興奮!!!

(一定是潛意識在開心即將要踏上一場冒險驚喜之旅了~~~)

圖片摘自網路,若有侵權立刻撤掉。

爸爸帶著女兒們,翻山越嶺地,來到了這棟山中的小屋,途中經過騎著腳踏車工作的人們、插秧稻田的景象,人們平和地與大自然相處。(這一幕也讓我好感動)

緊接著,月和梅帶著孩子般地欣喜來到「鬼屋」(他們住的房子)了,

在大銀幕裡,透過月和梅的純真看的世界,真的好美!

即使是灰塵,也沒關係,因為那是「灰塵精靈」:

是有著憨膽的小梅不怕而且會克服的;

即使是髒兮兮也沒關係,因為那會好好笑。

(劇中有小梅在雨中摔倒的畫面,小梅也是拍一拍就站起來,不把弄濕等等當一回事-能用這樣的態度跟世界相處真好啊-不過也果然是媽媽生病就會自動長大的人性啊~)

在房子繞來繞去這裏動畫已經埋了「姐妹情深」的伏筆~

小月做什麼,小梅就完全留聲機一樣地複製~

小月:「沒有」 小梅:「沒有」

小月:「咦」 小梅:「咦」

真的是超可愛的啦!!!!!

不知道有喚醒大家小時候也曾有這麼深刻的依附對象的記憶嗎?

對那個時候的我們來說,除了對對方強烈的認同之外,還有著不能分離的很原初很原始的安全感基礎

於是~月和梅兩姐妹在媽媽生病住院的困苦期間(現實中,通常面臨母親久病住院時,對孩子都是一大考驗)來到這座被山神守護的森林,展開了他們內在奇幻旅程

而就像宮崎駿自己所說的,動畫是為了要帶給人們感動和力量。現實可能很慘淡,但我們不能放棄做夢的希望。而有時候似真又似假的夢夢醒醒間就恰恰好讓我們產生了度過現實的勇氣。

如果不是透過孩子的眼睛,又怎麼能看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們看不見的精神

如果不是透過萬事萬物皆有靈的想像,人類又怎麼度過從史前時代到工業革命前的總總困難(畢竟人的力量也大不過大自然的力量)

而在龍貓這部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婆婆(作為替代母親)在兩姐妹困頓的生命中的重要性(像媽媽一樣帶領清掃、成為豐盛食物的來源、甚至在小梅不見時象徵鄰人慈愛協尋的角色)

我們的人生都會有痛失重要他人的時刻,但同時,我們也在這些時刻裡,感受到人性互助的光輝。

看到這幕時,眼淚就撲逤娑地滑落,兩姐妹思思念念的母親,溫柔的母親,沒有我們常見的交代姊姊一定要照顧好妹妹的焦慮情緒或過多愧疚感反而造成小孩要去承擔,只有溫柔地透過替小月梳頭,來傳遞「母親知道小月這段時間辛苦了喔~,需要姊代母職」。(所以也只有小月有被梳頭喔~)

這段共鳴到我的是,宮崎駿在這部電影裡安排的母親的形象-雖然沒有身體母職卻有精神母職的部分。而且這份精神母職的力量,強大到貫穿全戲。尋找媽媽,好好活著等著媽媽回來的意涵也成為了整部戲的背景卻又同時是形象(背景與形象-見完形心理學)。

下雨這段劇情是龍貓這部戲裡,第二次加強姐妹落難的意涵(第一次就是女孩們在沒有媽媽的情況下要開始在一個陌生環境適應前段)透過妹妹跌倒不哭象徵在失去依賴的情況下學習自己長大的心靈;以及苦苦等不到爸爸回來的公車,讓小月不得不撐起只有四歲再怎麼想假裝長大也撐不住的小梅,而也在小月最疲憊的時候,龍貓出現了!象徵著,人在困苦情境中的希望。

只有認真努力的小孩才會遇到龍貓喔~嘻

而龍貓在搭著龍貓公車離去前~給了姐妹一個好大好大的禮物- 橡樹的種子

而且還在種子差不多該長大的時刻~前來助一臂之力!

人們與守護神(龍貓)投注專心一致的力量在種子上(龍貓額頭上斗大的汗珠),而受到大自然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回應!而且,這個樹長得好大好大啊~雖然我們人生中不可能有一朝一夕就灌溉成什麼東西的經驗~但我們可以模仿兩姐妹向大自然敬畏的心,透過祈舞,透過祈禱,將人的意識頻率與大自然震動!也象徵著種子即使只是探出頭~生死有時,也是費盡千辛萬苦的呢!(更讓人敬畏大自然了!)

「好像是夢,卻不是夢!」「好像是夢!卻又不是夢!」

這就是人與宇宙萬物的關係,看不見,卻又存在。

不得不說,小梅的任性和勇敢、純真是這整部戲最吸引我的地方

抱著自己摘的玉蜀黍,怎麼樣也要拿給媽媽,同時也心急如焚的姊姊,此時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容納著小梅的任性~讓妹妹心裡消化不了媽媽回不了家的挫折,一股勁地以為往前走就會找到媽媽。

媽媽不在的寓意,在許多作品上都有看到,而在精神分析裡,一個人的成長得跟心裡上的母親死去有關。無論是母職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缺席,又或在心理學習離開母親展開個體化歷程的冒險,離開母親是我們每個人都得經歷的一段陣痛。

願每個人讓母親的形象成為內在永恆的支持性客體,而從這片沃土上展開人生的冒險!

2021神性母親排列最後一堂課

這是神性母親排列的最後一堂課(下一期開始改名為神性排列了)

也是我這一年的最後一堂課了

作為最後一名同學,剛好輪到我當主角,

當下我是感冒的,但還是為我自己吶喊出了對父母的愛

而這一份愛像是深藏了三十年,

過往使用行動、用犧牲、用忠誠、用滿足來完成,卻從未像今天以「從台北到高雄吶喊」的方式來完成。

我(吶喊貌):「爸爸、媽媽,你們..你們好嗎!…..」

第一次喊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連,關心你們,都那麼無力…」

於是老師鼓勵我繼續,繼續喊:

「爸爸、媽媽,早安!」

「爸爸、媽媽,高雄天氣冷,要多穿一點」(超好笑的我明明在台北是更冷的XD)

「爸爸、媽媽……」(中斷許久)

「好好活著!……」(終於說出對父母最真切的渴望…!

「好好活著!…」

從出生我就帶著為父母活著而負責的莫名責任感,

「如果我好,他們就會好」這種話是無法撫平從出生就帶著的強烈愧疚感

我會天天打招呼的…

我會記起在我身體及心理來自父母的力量…

榮耀他們!

我也會在心裡永遠記得

你們!

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