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與獲得

每一個毒癮犯的背後,有多少深刻的故事

被吊起來打到皮開肉綻的人生經驗、反覆出入監獄躲避警察追逐的人生、在狂喜與絕望中反覆流轉的人生。

冬天騎著車在台北街頭,冷冽的風讓我清醒,有別於透過電話輔導,談到耳憨臉熱的不通風室內空間,這份清明讓我感嘆人生的無常與戲劇,也讓我更有意識地與肚子的孩子連結。

是啊!再過沒幾週,我就要正式從準媽媽的身份,晉身為媽媽了。

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安,一路先生這三十幾週陪伴著一起面對各種人生的選擇和經歷,一起挑嬰兒床,一起告知家人這份喜訊,不離不棄地產檢陪伴,在我最絕望的狂吐時,陪在身邊。

是啊!親愛的丹丹,因為這份對你即使素昧謀面仍願意付出的愛,因爲這份對你把拔的愛,讓我甘願拿起這十個月的不便與辛苦,

甚至,從此跟少女的我說再見,失去一個人的逍遙自在,甘願來到鬆垮肉的人生,只為了成為你的母親。迎接你這個小生命與靈魂來到這個世界上,扶持你,陪伴你,認識這世界。

我開玩笑地跟朋友說:面對你的出生,我都不知道要期待還是不期待

期待的是跟你見面,認識你,在我想像各種你可能的樣子和個性..

不期待說的是,深怕自己後悔這份再也回不了頭的決定-一個生命,這是多麼神聖和寶貴的禮物

靈性瑜伽的老師說:「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是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沒有生產過,更沒有溫柔生產過,但我選擇在自主的情況下,讓寶貝你跟催產素達到最完美的結合 ,讓寶貝你不是在慘叫中出生,而是在我們的合作下,在愛中跟世界說hi

這是馬麻的盼望,讓你在愛中成長,在苦難中磨練心智,become who you are.

丹丹,人如其名,一片忠心照丹青。

比較三大常見標榜助人的團體(專業助人工作者、愛心團體、直銷)

還沒入行前,參加過洗腦課程,從 情緒宣洩大家在一起大哭大叫的集體催眠伎倆 但事後卻對實際生活一點改變也沒有(花了大筆鈔票和時間,而且還被洗腦,家人都無法跟你溝通(你可能覺得是自己無法跟家人溝通)彼此之間隔閡越來越大)

到 像業務一般在路上亂吼亂叫以證明自己的衝勁和決心 仍是勁過了啥也沒留下的被催眠行為。

也參加過 愛心輔導團體,由一群有愛心,有時間的人在社會上進行愛心的陪伴

到直銷團體、健康團體(以身心健康為名)、宗教團體(基督、佛、算命等等)

這十幾年來,走遍專業與非專業(世人卻分辨不出來)的團體

我應該是相當有資格撰文分享究竟專業與非專業究竟有什麼差別?(此篇會從學術和實務兩方面來撰寫)

序論

可能有些人有經驗過其中幾種,能夠分辨出在跟心理師談話時,有很明顯的尊重當事人的傾向(當然也被詬病太為被動,這議題後續再論)

但對一般只接觸過其中一種的人來說,可能難以區辨其中的差別,「特別是這些都是打著“助人”的旗幟。」

「對啊!都是助人啊!你們專業的想打壓非專業的嗎!?」(不,我只是希望傳遞彼此的差異,由需要幫助的人自己選擇自己想要哪種方式)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實質上有在助人啊,我透過助人的過程充滿成就和豐富的感受,別人也都有改善」

那我就要再問下去是:「妳認為“人類“是因為什麼而有機會更具成長性或變好?」

「因為得到了好的知識、善知識,執行了正念、正行等等啊!」

那我就要問:「你說的“好“、善念,是怎麼被定義出來的?」

「某某大師、某某醫師、誰說的啊!」

我們都知道,把人當神,或「只憑」經驗法則在生活,是會出現非常多問題的。(許多大家都看過如快思慢想等的當紅心理學書籍都有提過,請再自己去思辨)有些團體裡,的確有專家,但我看到的專家卻是,它可能是某種骨科或靈性上的長才,卻處處都裝懂,是非常有問題的。(就像我懂人是何以會成長,不等於我懂身體何以會健康一樣)(我可能自己可以去學習,但不等於我可以宣稱我是身體方面的專家)

人人都可以做諮商?

但我們看到卻是人人都宣稱自己是心理方面的專家,我這不是排擠非專業,說只要不是進到這個學術殿堂的都不能這樣宣稱。錯了,我對專業、非專業的迷思沒有那麼高。我看的是一個人展現出來的言行舉止。而的確,受過訓練的專家,在這部分通常會有他該有的表現。

例如,我是認同一些也不是科班出身的靈修大師,他們從不宣稱自己是什麼專家(不參與這種射會遊戲),就只是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夠沉的人才是真本事),有人來求助也就是笑笑地點個一兩句,對於助人之緣看得很淡(你知道越需要被認可自己很會助人的,內在陰影面積越大嗎),這種德行才是利己又助人,但目前市場上充斥的卻不是這種的。)

made by Shandi

覺察

當你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善知識時,是否就在對來求助於你的人說:「你是不對的」

(真正的大師是不會傳遞出“你是錯的我是對的”這種訊息的。也會有清楚的人我界線,不是依賴想法被接受,來感受自己的德性的)

一個人勇於求助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在求助時被羞辱一番自己有多有問題,那他為什麼需要這樣自取其辱?他繼續躲起來不求助就好了!

「這就是我們當前社會的問題。」

人們沒有將助人當成專業,變成人人都可以助人,需要被幫助的人也不知道,就找了身邊的人求助。運氣好,身邊的人在幾次與之溝通之後,可能懂得轉介他到專業的地方求助; 運氣不好一點,就是求助者與助人者吵起來,助人者覺得疲憊難耐對方怎麼講不通,求助者覺得委屈,根本沒有被了解。

最後沒得到幫助的人更加退縮,我們社會更加失去可以接住他的可能性。

或從此進入崇拜某某上師,把人當神看,成為身邊人更難與之溝通的人(我相信我們身邊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親朋好友,很專注地在自己的團體裡,自己得到好處,卻沒辦法變得更懂得如何與人溝通)。

「你覺得這種強迫他人採納自己的想法,對於異己的都說錯」還不夠詭異嗎

人為何會成長

那我們來從理論說說,人到底如何會從不具成長性的狀態(可能是為非作歹或總是抱怨,生活卻沒有任何學習改變)轉變為成長性的狀態(懂得為自己人生負責)

從人類有歷史以來,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有無數的書籍裡在談論這相關的事情,歷史、哲學、宗教學、神經學等等都曾闡述許多人性、大腦、情緒等的本質。而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學之父-佛洛伊德有架構地提出人性深受其過去經驗以及內在心理影響後,心理學的發展在20世紀就開始蓬勃發展。截至今日,已有上千萬種的心理治療療法和理論誕生,但其本質都不外乎幾件事,人需要被尊重、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愛,才有機會慢慢把非成長性的能量轉成成長性的能量。

你說一個繭居族,我很尊重他選擇繭居(不,繭居通常不是人們「自主意識選擇」的,多數跟逃避有關。而逃避常跟「潛意識的防衛作用」扯上關係),充滿愛心地提供他該有的吃住啊!這樣我有做到吧?!不,這表示你沒有分辨清楚縱容跟尊重的差別。同時,你也沒有做到「讓對方感到被理解」。真正的繭居族,他們心裡知道自己不該繭居,卻做不到不繭居,這就是他心裡矛盾衝突痛苦的部分,你如果沒有從這個層面去引導他,只是看到行為表面,那也是無濟於事的。

作為一名專業助人工作者,區分自己內在想法、情緒與行為之間如何交互影響是基礎功課,也是時時像探照燈一樣,照見意識與潛意識裡頭可能的狀態。所以當我在這個晤談時間裡,跟你說的任何一句話,可能都是具有療效性介入而產生的,絕不會有什麼「喔聊聊天輕鬆一點,或希望你喜歡我所以討好你的話」,有時候是希望你更多的對自己的好奇,有時候是我們需要把事情再看得更深入一點,有時候則是引導你跳脫自己的眼光,看看有沒有不同的可能性。

但是愛心團體呢?可能也是會傾聽,但有時候滿滿的愛心會捨不得別人受苦(這裡在專業上就叫做反移情)而給予過多的肯定、保證等等,讓一個人在這裡得到被愛、被尊重,有些人因此會產生站起來的勇氣,但卻也可能對輔導員產生依賴心,而彼此產生共謀的狀態。這就是我寫的覺察程度處於中間值的狀(畢竟他們也都有受過某種程度的訓練)。

至於覺察程度最低的洗腦團體,則有明顯的好壞價值判斷及排外性(我們的產品才是好的;加入我們才能成道等等。)這在助人過程非常容易造成傷害性。

不覺察、不尊重、假名獲得自己的利益、缺乏證據以訛傳訛之傷害

既然講到傷害性,我們需要來認識一下基本五項助人倫理:

1.自主權(autonomy) :當事人有自由決定的權利,以完全的自我決定,來選擇加入或退出。(直銷團體有給人這種權利嗎?他們可能覺得有,現在不是講法律層面的妨害人身自由權,而是在這類團體中,當事人常是承受人情壓力、不斷逼迫、耳根子軟)


2.受益權(beneficence):當事人的福祉被列為最優先考量,而不是助人者的福祉或助人者自己以為對別人好的一廂情願。 (若第三類團體能做到替當事人列出他今天求助的需求,市面上所有能達到他目的的優缺點比較,讓當事人自己去選擇自己想要哪一種,才叫做當事人的受益權最優先)


3.免受傷害權(nonmaleficence):當事人應受保護的權利,不得遭受任何來自助人者傷害的可能性(這需要“高度對自己的覺察“才能夠做到啊!連父母都可能在不自覺得情況下,都可能會對子女造成負面影響,何況是不覺察的一般人呢?)

4.公平待遇權(justice): 當事人被公平對待的權利,其有權接受基於其個人需要而設計之計畫、以及「有權尋求」適合其個人需求之其他輔助資源

5.要求忠誠權(fidelity):當事人有權要求被「忠實且真誠」的對待、有權被尊重與被保密。(這部分洗腦團體很容易心懷鬼胎,試圖想透過你脆弱及需要的心理,分裂出有能者的投射在他們身上,樂得被投射藉此你會把他當權威,說什麼你都照辦,達到控制你的目的)


這樣可以懂為什麼人人都宣稱自己是心理專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了嗎?

你可以是你自己的專家,但不要誇大。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專家,但你要涉入別人人生的時候,你沒有清醒的頭腦、清楚的界線,你要不造成傷害性,有辦法帶領他人的人生邁向成長性是困難的。你可以是他的老師,成為他的貴人,在教育體制的界線下,行使你對他的正向影響。但你無法是他的朋友,或是某種跟他交換利益的宗教團體。

所以要記得,諮商不是全部,我也看過許多心理專家搞不定自己內在的平安,但至少,在專業的架構之下,它擁有引導你和不傷害你的能力,你如果想讓自己人生更好,你可以參考朋友的建議,但不要依賴朋友給你的建議。畢竟你得學習如何更清醒地活在自己的人生中,選擇及負責,而這件事尋求專家是做的最好的。

至少,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會讓你知道現行的科學狀態為何,不懂的領域也不會裝懂。不會像你身邊可能很信任的人,他可能是某某專業,你卻以為任何領域都可以依賴和聽他的。那真的就太荒謬了。

結論:有談話需求者,找專業的傾聽與協談,在well-educated的情況下(我承認每個領域都有老鼠屎),至少能幫助你省時,不會繞來繞去,也不會只是強加自己的想法。在有專業的引導下,增加對自己的了解與覺察,幫助自己以「選擇」、「負責」的方式在往後人生中實踐。

ps.以上只是個人經驗,凡事都有許多例外,可相互分享自己的經驗,但勿對號入座。

2020.11.02 Giligan生生不息的催眠體驗練習

因應疫情的關係,今年Giligan的課程在線上開課,每年望洋興嘆的課程費用瞬間變得和藹可親,也算是乘疫情之便了。

今年課程的主題是「情緒整合與創造力地成功」,花了兩個整天講解、帶領活動,但遠比Giligan所提供的教材,我倒覺得他本人的深度和氣質,才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話又說回來,隔著屏幕的我們,因為無法拜見親身,只能從他所創造的招式中,探尋幾招他的影子。練習做完,發現它的五個前提,特別重要:

1. 信念創造實相。

2. 精神、自然與心智之間自然地流動。

3.心智被集體與個人的心智交互影響。

4.情緒是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語言。

5.看待問題的角度:具人性觀點的(教練狀態,穩定、心胸與感官的敞開、連結、涵容)vs.非人性化的(問題會不斷重複)

今天約了同學來家裡練習課堂上帶領的體驗,因為有許多相似的學習經驗,所以也透過討論試著整合這些學習。

臣服於地球的轉化

眉頭一皺,世代正在轉換。

2020年的夏天,天氣熱得讓人不得不注意到地球的轉變,洪水的發生。

已經七月底了,有別於以往,還沒有颱風的侵台,明明已經熱得半死,太平洋高氣壓卻始終無法形成颱風。一切都跟想像地不同了,新舊世代的人都同時在經歷這一場地球的巨變,但人們可能渾然未覺,或也就是感受到一些身體上的輕微不適,誰會往那裡去想啊。求職時,還是聽見老一輩地在怨嘆年輕人的抗壓性,年輕人的挑工作。是啊,面對窮忙的社會,無力感上升,成就感下降,這件事,在25-35歲之間感受最深,做得開心,是剩下的唯一的憑藉。

整個社會被太陽照耀地炙熱而瘋狂,早從幾年前,投入在成癮防治的工作裡,就知道自殺與吸毒不斷攀升的社會現象,人們越來越窮忙與茫然,社會與家庭問題層出不窮。

我想壯大並延續老師走到現在為止已經有的東西,老師是ㄧ位帶著愛、浪漫和率真的助人者,因此在做得開心的途中,我看到太多珍貴的東西沒有被廣為宣傳和保留紀錄。早已是個以愛與和平,環保與自由意識抬頭的社群,但是當大家都孤軍在職場中奮戰時,得花大筆的鈔票才能又再度回到平靜與照料。

大家花這筆錢是甘願,但有沒有可能我們再繼續讓愛放大,當所有人的力量都聚集起來時,成為1+1>2的力量,守護台灣首善之都台北,透過這層守護,守護整個台灣。讓更多覺醒的人加入,成為善的循環。

明年,將是決戰關鍵。

我的貴人

願意好好活著,以自己的擅長的方式回饋並貢獻給社會,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或情緒並真誠與周遭的人相待,用寬鬆的心服侍大地,將一切榮耀歸功於神

這樣的人,是生命的榜樣,是他人的貴人,就算埋沒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也足見光輝

她不是完人,也會有做錯事(世俗來定義的話)或角度不夠客觀、帶著假設立場時,

但她沒有包袱,她會說,喔那我錯了,然後真心的道歉

因為心中早已被感激堆滿,她像披著白髮慈祥的魔女婆婆一樣,魔法棒一揮,困擾數十年的困擾就迎刃而解,除此之外,時常在沒有語言中看見我們的需要,而給出很豐盛的禮物

同樣做為一名療癒者,深知有效對求助者的重要性

除了長久正向的治療性關係外,足夠的支持系統,自我支持的能力,都是成熟的關鍵因素

基礎心理學裡,有許多很多意思的研究,其中一個就是畢馬龍效應

在描述個體會做出符合他人看待其狀態的同等的行為,

例如,如果你看A是小孩,A就會做出像孩子般的行為

但是如果你看A是獨立成熟的個體,那麼,A就會慢慢地獨立成熟,成為你心中所想像的樣子

而這裡有一些很重要的前提,例如,那個能力不能是相距太遠的,例如你看待一個5歲小孩以20歲的大人的心智能力看待,那麼,這將不符合現實原則

畢馬龍效應在教學或教養上非常好應用,例如,對學生或孩子說,你可以做到的ˊ,我相信你可以的,而且打從心底的相信孩子能夠擁有學習和突破的能力,那麼,無論孩子最後真實表現為何,都可能因為這份眼光而表現得比沒有這份眼光來得好

這相關的研究在網路上已經很多了,就不贅述要如何驗證上述,

只是要提醒家長或大人們,當你看待你的孩子認為他不可能時,即使未說出口的語言,都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就像長久以來,我的內心都一直很討厭我自己(原因這裡就不贅述了),這份討厭並不是因為我有多麼不好,或是我不懂得正向思考,而是,像在雞蛋裡挑骨頭一般地,不斷地在挑自己的骨頭,想當然爾,當你關注缺點時,肯定是挑不完的,也因此,我的內在常有著對自己的責怪批判,也因此,這樣的自我眼光,讓我陷入覺得自己不夠好,卻又已經喪失動力去讓自己完美的無力感裡,因為對我來說,做得好是理所當然,所以所有的努力都被視為應該的,就算是謝謝自己的努力,也像是,歐我謝謝妳這麼拼命,你做得很好,這本來就是你該做的。

但其實,那背後真的是無數的疲憊,但允許自己就像是允許自己像個壞人(是的,我會用這種眼光看待自己),我會說,說謊就是不應該,而缺乏寬恕去理解自己說這次謊背後可能有的恐懼,或是我也會說,無法協助父母解決他們的負面情緒我會不捨,會有罪惡感,而缺乏溫柔去理解自己也是有極限

也因此,我常會恨或討厭自己做的”壞事”,例如,追求事物的高cp值而落入資本主義遊戲裡,而不是用心享受金錢的豐盛即可,或是 為了一些小利而缺乏勇氣去舉手承認是我搞砸的……甚至,我覺得很羞恥的關於要求自己是人中之鳳的比較心,或因此貶低生命美好的虛妄

但我木訥且寡言的老師看著我,一路以來孤單長大的逞強心,說的是,我佩服你,我敬佩你

當我因為老師忘記收錢而有著忘記就算了不要給好了的心態時,老師說的卻是,你有一顆純真且真實的心

當我以自己只會逞強不夠真實的眼光看待自己時,老師看的是那背後的正向

這兩年,我無數受惠於這樣的正向,

當我在練習成為一名更好的療癒者,卻挫折於各種自己限制性信念而無法開展時,

老師說的是,我重視你,現在的你 (我原本可能因為自己沒做好而輕視自己)

隱而微大家心知肚明卻沒說的是,能夠成為老師的孩子,對我們這些學生來說,像是中樂透般的幸運,被這樣的真實溫柔與清晰界限款待,當然,事實上我們也是這樣子地被款待,只是大家都想溫存更多

今天在巴夏的療癒文章中也看到,

即使能量時好時壞,但是你會知道,你不會真的壞到走回頭路,

生命會一直有挑戰,有時候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像是買了地球樂園的門票,

你得信任生命帶領的方向,在其中突破自己的預設立場與框架

心中有佛,人人是佛

心中有愛,處處是愛

我對心理諮商的愛與恨

全刪了,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文字,來來回回刪減最後還是全刪了。

這是一個我有太多糾結的主題,99年加入張老師,100年誆騙沒時間其實是對不夠完美的失落的奔逃,要畢業了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只知道有很強的成就需求,最後只好跟母親交換條件─「我配合你的需要考研究所,但你要配合我的需要讓我考我自己喜歡的」進入當時諮商所的第一志願就讀。

研究所四年太喜愛但也太痛苦,前幾天才在我的FB上PO的BPD,殊不知或許早期的我也正在那樣的情緒風暴中打轉,無法孤獨,隨時都想一躍而下的毀滅性想法。贏得電器殺手的名號不是浪得虛名,甚麼電器碰到我都可能離奇地毀壞。被親友笑著的同時,好強的我從未說出那時來自於心底的破碎所帶來的物質上顯化,「是阿!哈哈,我是電器殺手」不輕易脆弱不是因為覺得脆弱不好,而是當時的我還撐不住脆弱的自己。當然,可想而知,那些的破碎也帶來了之後初試啼聲的職場經驗破碎。

因為在心理師的圈子裡,因為我自己也是心理師,所以我知道心理師可以活著多麼不一致,但也可以活得多麼地醒覺。這是一個在人性上已經被充分賦權的專業角色(可以對特定案主的心理開刀),但這是否是一場我需要專業面子,而你需要當求助者的共生遊戲?

過幾天跟一名研究生約好時間,她想做新手心理師在遭遇生涯困境的生涯韌性

意志力中心完全開放的我先是懷疑了自己關於生涯韌性的資格,就像過往我曾經逃離過的地方,我不知道生涯韌性,該怎麼定義像我這種,對於社會主流價值有著質疑聲浪的人生。

民國92年,一群諮商界的大老們,搭著臨床心理師的便車,通過了心理師法,白紙黑字地寫下所謂的諮商與臨床心理師各自有哪些業務內容以及必須遵守的規範。18年過去了,2020年2月29日,台北市開出首砲地成立職業工會,召開會員大會,將針對這幾年來沒有保障的心理師工作權展開爭取。工作權的爭取,在前仆後進的努力下,我們還是停留在金字塔內,受助與助人者的界線拉開,汙名化同時產生。或許要脫下專業的面袍,沒有任何僻蔭,對同為人的助人者們來說,好不容易抓到的保護,如何才能輕易放下呢?

這個世界的集體意識在受苦中,即使意識揚升,但人們在慾望的催動下,奮力地想找出生存的方式。能夠成為心理師,是上天待我不薄,讓我開始在完全無明的情況下,打開一絲亮光照見靈魂的渴望。

這幾年,心理圈裡有個滿夯的詞叫做接地氣,甚麼是接地氣?不是譁眾取寵,而是讓接觸的人們感到被撫慰,釋懷,被安慰,甚至看見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想努力的方向,感到自己的價值是備受肯定的。而這些,真的不是只能在小房間裡進行。

像一個人般地活著,而不是像一個專家般的活著,如果我有機會成為專家,那是來自於經驗與接觸者的認同,但不是我先貼給自己一個名號,然後躲在後面行事。房間一關沒有人知道你在做甚麼。這是一個得自我負責的專業,卻讓人們以擔憂恐懼局限了自己影響力的範圍。

我希望我的角度再全面,再少一點批判。但或許這篇文只是想不吐不快,這個圈子裡就算有人性般的爭鬥,但多數是溫良恭儉讓的好人。或許我們也可以拿掉任何應該要有的標籤或帽子,好人甚麼的。而就是,成為我們每一個,獨特又充滿醒覺的心理師。

投射者結合神祕學通道初探

2020年的2月14號,找了一個朋友來家裡談心,她與我分享了她所學習到的星盤知識,也讓我認識到踏實對一名太陽在金牛座的人的重要性,例如凡事要能夠落實下來,力量才得以發揮。而當能夠將腦袋中的知識落實下來的時候,正如同牛隻扎實地踏在土裡,水星就能夠發揮作用,將訊息傳遞出去。

從星盤中,我也看到了我的父母對我的影響,以及過去承擔家族業力的痛苦。

而剛好隔天2/15、2/16就是上人類圖初階的日子,開放意志力中心結合這些早期家庭經驗的種種制約,讓我理解到原來過去這麼多的痛苦並非自尋煩惱,而是扎扎實實地難受著,對於頭腦有定義,而非空白的我來說,腦袋的思緒並非問題,問題是看見自己不足之處而沒有放棄渴求完美之動力,才是讓我在學習心理之後仍然無法完全消除痛苦的自我譴責啊!

真是一切都通了!

(圖/摘自FB/Sam Griner, Success Kid)

缺11號閘門就能夠完整二分人的我來說,獲得點子得以讓我感到完整,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始終帶著欣賞或允許的態度包容著李先生的鬼點子和像小孩子的部分。 動力中心的完全空白,回顧過去,恍然大悟那些掙扎於做與休息之間的痛苦,因為沒有被賞識,所以努力地做,卻因為沒有順從自己的設計而造成反效果,越努力,越耗損。

過去上班的日子,每天下班後我必須得睡個30分鐘到一個小時來回復體力才能執行煮飯等家務事。即使如此,看著自己的不同,甚至因為需要睡個10-12小時而自責不已,卻沒有辦法透過意志力強迫自己減少睡眠或休息,簡直是痛苦的循環。關於我的設計,因為生活在生產者的圈子裡,完全沒有被支持,而以為自己得遵循別人成功的路線,而持續苦澀不已。

也由於直覺和情緒中心的空白,我擁有敏銳的感受與直覺,共感的能力極強,透過觀察我自己的變化,我能夠知道對面的人的情緒狀態。覺察人與傾聽者的通道設計,以及wounded healer的經歷,讓我長成一名心理師,卻因為過去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本質而消耗多數的能量在成為一名生產者上,而過度耗損致崩潰。

圖片來源:推糖網

擁有61-24通道的我,神秘知識對我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但就像上述所言,過去花了多數的能量在努力產出,而走在非自己的道路上,可惜了原本設計圖裡的潛能被抑制無法發揮。即便如此,回想起來,老天總是透過一些事件,將我敲醒,生命的困境是化了妝的祝福,逼得我不得不去面對自己,回歸到自己的本質。

在朋友分享的星盤中也相呼應高等知識與教育的學習,奉獻服務性質的特性(人類圖叫做投射者的能量向外有服務他人的傾向),以及流年對現況的影響。

在星盤和人類圖中,也都能夠看出兩個人相遇時會在能量場創造的因緣際會有甚麼含義。 朋友說,帶著金星與水星的能量前來與我會面的她,將也是為我目前的困境創造資源之地。

1987年人生設計圖的理論顯化於世,一張又一張的圖表,整合了脈輪、占星、易經、卡巴拉生命之樹等概念讓人們得以從中窺探一二, 不同時辰通過的微中子量對人體的影響,並且透過大預言的著作,警示人類2027地球將面臨的轉化。

滿滿豐富的二月收穫:冥王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土星、木星、火星、通道、能量中心與呈現的方式,在這些星球的牽引中,我如何走到現在,創造了所有的困境與實相,而未來,又該走向何處。

這是一個黃金世代,沉睡許久的意識,在世界各地,都逐漸甦醒了。

Om navah shivaya

2020總統大選前夕

黎明前的黑夜總是特別漫長,

台灣,正處在黎明前,漫天蓋地的流言緋語,願111以後,黑夜結束

天佑台灣

無論結果為何,都該服從當選的一方,

而當選的一方也該謙卑地感恩人民給予機會,在未來四年以人民福祉為前提,做人民公僕

111大選之後,塵歸塵,土歸土,一切落定

讓所有撕裂與分離,化為烏有,在和諧中成為一致

無論結果為何這次議題所動員的公民意識,讓我正向期待台灣的未來,

成為世界第一個在多元種族下走向愛與和平的國家

讓愛與寬容成為台灣的代名詞,人們安居樂業,有能力的扶持需要協助的,大家一起互助合作,重視彼此

愛與和平是種選擇,是一件關於你如何對待自己、家人、朋友、同事與陌生人的事

台灣一直是一個熱情、溫暖又有人情味和文化的國家,

這是我們在經歷多次被各國佔領及日治文化教育後所留下的互助合作與知識

也象徵著這座群山所帶來的靈氣,所謂蓬萊仙島

而這群山的力量孕育出我們人才濟濟的能量,無論有名與否,我們都不可否認地民間多高手阿!

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能夠感受到台灣的靈氣、信仰與真誠

我愛這塊土地,無論這年頭的風氣多麼崇洋媚外

每個國家都有其土地上的故事與美好,而我懇切地希望無論是海歸或是土博等的前端份子,一同帶領人們走向祥和、快樂的國家,成為地球上一群樂天知命的民族

性侵沒有典型,無論如何都不是你的錯─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的正義行動

職場或社會性別意識的問題(包括不懂得尊重、透過性暴力宣洩)造成性侵犯的案例,我認為黑數與浮上檯面的數字之間,可能有數十倍之差。

性侵害不是我本人的經驗,所以當我在閱讀時,產生極度的不適感,甚至有點替代性創傷,以為路上的人們都是那可能的性侵害者。甚至不斷地看到自己的幸運,如黑暗中的星星般閃耀,讓我不得不好好地向命運致謝,並用更謙卑的態度來看待這一切。

但逐漸地,我才慢慢想起小學時曾經的隔壁班老師的過度示好及不恰當的撫摸,以及前幾年工作的經驗─主管的手就 自然而然地觸摸同事。即使大家都目睹並震驚,但這裡面的權力議題似乎讓當事人選擇了隱匿不談。

很訝異自己竟然會有好幾個性別問題造成的不適經歷,又何況這廣大的社會呢?

在講求證據的世道,如果沒有拍照,沒有證據,沒有紀錄,這些不在預期之內發生的事情,又要如何有機會被討公道呢?

可想而知多少受害者基於恐懼或權力不對等的議題而無法為自己發聲,在統計上發現多數受害者為12-18歲的青少年,在心理學上來說,這個時間的孩子還在自我認同和何謂愛情的探尋之中,但這樣的特點卻恰恰好被有心人士用來操弄。〈參考: 熟人加害、男性受害比例超乎想像——五張圖看十年來性侵案面貌

被偷或被搶,受害者很清楚,就是有實質損失或混亂的那一方,取得證據的過程也相對容易。

但是「性」這個人類與生俱來就擁有的面向,卻如同隱晦無法語言的物品一樣,強烈地存在人際之間,誰也不道破。

性就如同身體的界線、身體的語言,只有自己會知道,不是當事人便無法代替感受。它也不像情緒,有著普世的共通性。每個人的性敏感,或者性的界線,都可能不一樣。也就更難被交流,如同性討論的網站要稱作─臉紅紅一樣,一旦與不相關的人士語言了,好像臉也就自然地害躁了起來(這背後都隱藏著社會對性的觀點)。

以致性霸凌只能越來越低調….

2017年,媒體透過”we too”的號召,希望藏在黑暗中哭泣的人們能夠站出來,勇敢指出不公義。

但這些需要支持的人們,如果沒有大眾的支持,站出來要對抗可是輿論的不理解,還有千千年年的父權意識?! 他們又需要多少的勇敢才擁有足夠的力量站出來?!

父權的世代,數千年來,就像是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的惡瘤,即使我們可能已經比上一代、上上一代的婦女都要好命上幾百倍,仍然見到在社會的某處發出陣陣惡臭。

在蘋果的一篇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研究所博士生 〈洪文玲〉的投稿中即提到:

性別歧視論(gender inequality theory)以及 暴力容許論(legitimate violence) 。

這裡面包括對權力控制的追求造成暴力,以及 父系社會所產生的不公平的性權力體制 ,讓暴力成為合理,成為可以被包容的惡行。這絕對不會是我們樂見的。

拿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是源自我的一個個案,一個在創傷中不斷地自責和想要抹去污點的孩子。她說,「她也好想作者一樣,就把自己了結了就好」。

我皺了皺眉,想著,這本不會是一本自殺模仿的書吧? 為了還給房思琪一個公道(對於不了解的事情不評論的態度),以及依稀記得兩年前那時沸沸揚揚的討論。引起我真真正正把書拿起來看,也想多了解性侵相關的內容。透過一本文學的作品,作者細膩地描述,我的確也…不敢說感同身受,但的確是一個很大的shock,當沉浸在整部性虐待的故事裡時。

無法說出「那是多麼慘烈和痛楚的經驗」這樣的話,因為這樣語言的背後代表我還是一個局外人。而看見別人是局外人,只會讓個案在生命的幽谷裡更加孤單,她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同情和憐憫的眼光來加深自己主觀感受到的不潔和可悲感。

我也無法說自己懂得他們需要的是被愛,因為連被愛著都覺得罪惡的人,要如何被愛?!

所有鼓勵的語言在這裡顯得卑微不已,但我知道重新拿回身體自主權是重要的,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站起來,這句話在這裡還是適用的。感受到自己還擁有自主、力量、接納以及被陪伴才能夠讓當事人用自己的速度走出來。

更不需要過早談原諒,在「溫良恭儉讓」的美德下,人們壓抑著殘忍的真相,繼續當作沒事般地活著,反而因此喪失了力量。

近幾年,教育部較為重視在校園裡的性別問題:

以下截圖教育部推出的性別平等教育內涵

裏頭強調性別平等教育的三大內涵:1. 情感教育;2. 性教育;3. 同志教育。

  1. 透過情感教育讓青少年的孩子們,正確地認識健康的情感避免有心人士以「愛」之名行誘姦之實。或是避免因害怕傷害到他人,而選擇配合別人的需要等不健康的情感
  2. 透過對身體界線的認識,以及只要不喜歡,一定要拒絕,說「不」,來認識身體自主權等性教育。
  3. 透過認識多元性,學習包容與接納的美德,同時也注意同性之間也會有 「 性暴力 」 。如果不要,鼓勵學生也要捍衛自己的身體界線。

除了學校的性別教育外,父母的態度、引導和陪伴也是相當重要。網路上這一段分享,很完整地描述了書中父母的態度如何塞住了房思琪的嘴投書/不要再有第二個房思琪 父母不可從家庭性教育缺席。父母的態度真的很重要,當孩子在受害之時,也請每位家長自省你的態度為何? 你的力量,代表了孩子可以長出的力量。如果你是感到罪惡或是羞恥的,那麼你的孩子也會因此感到罪惡和羞恥。

《未來family》雜誌寫到美國最大防治性暴力團體RAINN(Rape, Abuse & Incest National Network的縮寫)提出的熟人性侵與性騷擾 8種慣用手法,供父母親或懷疑自己遇上有心人士參考(以下八點為未來family內容,出處請點連結 ):

1. 即便已經週遭有人提醒與勸告,或孩子已主動抗拒,他還是習慣性不尊重孩子的身體界線,隨意碰觸或摸。

2. 總是找各種理由說比較想當一個特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長輩,並做出不符合一個長輩對孩子該有的行為禮節,例如喜歡太過親暱地跟他玩耍;和孩子分享個人情史與各種成人話題,戀愛交往的現況與細節等。

3. 總是想盡各種方式爭取和孩子獨處,不論理由聽起來是否牽強,而且他明顯只對特定孩子才這麼作,平常並不是個愛和兒童玩的人。

4. 過分積極爭取要當孩子一整天的保母,帶他在自己家過夜或出去玩一天一夜以上。

5. 喜歡直接誇讚孩子的身材性感或性特徵。

6. 常在孩子洗澡或更衣時莫名闖入,又說不出這麼作的理由。

7. 常常毫無理由就送孩子昂貴的禮物。

8. 常刻意帶孩子去做爸媽不准的事情。事後也不和家長解釋,反而要孩子當作兩人間的秘密。

如果從房思琪的故事來看的話,至少2、3、4、7都有符合,但……房爸爸房媽媽卻如此地忙碌,以至於無法察覺到這之間的異樣…..。


最後,這篇我被熟人性侵害的經驗,以及台灣性教育相關的反思,從survivor的角度一步步描述經歷,以及如果遇到了應該如何處理,很完整。也期待能夠對某些也有相同經驗的人,有適切的幫助。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第一次看時我完全深入,其對我現實生活的反作用力之大,著實讓我驚嚇。事後當我再次回去閱讀時,我轉換了姿態,較沒有那麼痛苦。分了幾次,逐漸把它看完,也因著這濃厚的情緒,額外追了作者林奕含本人的ㄧ些資訊。看到她在網路上留下的痕跡,用生命血淚寫下這篇真實的故事,真的百感交集。

她的分享也讓我多看到了很多這個議題的不同層面,而重視將觸發行動。

如果能夠少一點旁觀者,多一點性別教育,即使有黑暗,讓光還是可以照得進去。共勉之,一同防治社會各層面的性霸凌。